标普全球7月香港采购经理指数(PMI)经季节调整後,由6月的47.8升至49.2,显示营商环境连续六个月转差,但倒退幅度已缩减至期内最小。
7月PMI指数维持於50持平线之下,主因在於新增订单量持续萎缩。随着本土和全球经济走弱,影响内外销情,故整体订单量连续六个月缩减。惟跌幅尚算适中。调查期内从海外和内地新接的业务量继续急速下滑,两者跌幅都与6月相若。企业於是在7月减产,其紧缩速度按月放缓,偏於温和,走势与整体新订单一致。
市场需求持续疲弱,导致积压工作量进一步下跌,减幅更是十个月以来最大。产能压力纾缓,也降低企业增聘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就业人数自5月以来首次下滑。
由於生产需求下降,所以7月的采购规模缩小,而且跌幅明关。经营活动紧缩,也令采购库存连续两个月增加。供应商持续推延付货期,而多家企业在船期延误的情况下,表示有意增持库存。
价格方面,第三季初的整体投入成本持续上涨,由於员工成本六个月以来首次下降,因此投入成本升幅主要来自显着攀升的采购价格;但即使成本向上,香港私营企业大致维持产出售价不变。
对於生产前景,香港私营企业在7月依然强烈看淡。受访公司特别提到贸易壁叠加剧、竞争白热化、全球经济疲弱等因素,均对业务增长不利;不过,整体的悲观情绪已较6月淡化,也是3月以来最浅。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学家Usamah Bhatti表示,7月的投入成本通张在原材料价格攀升的助燃下,跃登四个月高位,可见成本压力未有减退。不过,企业为刺激销情,於是维持售价不变。企业依然看淡未来一年前景,但整体悲观情绪比6月淡化。企业不但提到本地和全球经济走弱,对需求和产出的後续发展不利,还有贸易壁垒的门槛加高,也形成另一道潜在冲击。(jl/w)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