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薛慧如表示,中國銀行淨息差有望築底過去三年伴隨着利率中樞的不斷下移,銀行的淨息差和盈利能力持續下滑,這也是惠譽2024年以來行業展望為負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2026年存款利率下移對淨息差的正面貢獻會逐步體現出來,淨息差收窄幅度有望逐步縮小。一方面,資產收益率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從存量貸款重定價來看,今年LPR降幅顯著縮小,存量按揭利率也未再次批量下調。從新增貸款定價來看,LPR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另一方面,高成本長期限存款的到期重定價將帶動負債成本下行,銀行淨息差有望築底。
資產負債和業務收入結構重塑:存款利率的下調,疊加資本市場情緒回暖,存款脫媒進一步加劇,2024年開始定期存款增速顯著放緩,理財產品增速顯著回升,這將對銀行中長期資產配置策略和業務收入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資產配置來看,存款增速下行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銀行資產負債擴張速度。從收入結構來看,存貸款增速放慢導致傳統淨利息收入增速趨緩,但理財規模增長將拉動相關非息收入,資本市場回暖也為投行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帶來利好,有助於帶動手續費收入增長。
相關內容《大行》美銀證券升中行(03988.HK)目標價至4.51元 上季業績大致符預期
零售風險繼續出清:近年來普惠小微和無抵押零售貸款資產質量持續承壓,一方面,與分子端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居民收入前景以及償債能力和意願趨弱有關,另一方面,按揭提前還貸、銀行主動壓降信用卡等,也在分母端對不良率形成衝擊。但是,實體經濟增速總體穩定,失業率仍然溫和,且近幾年銀行主動壓縮高風險零售貸款,這部分貸款佔比相對有限且持續下降,因此整體資產質量風險的上升幅度和速度總體可控。針對小微和開發商的紓困政策也將緩解短期風險,不良處置的推進也有助於消化存量不良。
銀行信用狀況分化持續:分銀行來看,惠譽預期中資銀行的信用狀況將持續分化,惠譽授評國有銀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銀行一方面受益於廣泛的客戶基礎、較強的融資能力,風險偏好相對較低,資產質量和盈利韌性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年持續的監管改革以及不良處置下,存量不良資產持續出清、風險抵禦能力也在提高,惠譽預計他們的內生信用狀況將相對穩定。而部分中小銀行、特別是位於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的小型地方性銀行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伴隨着大中型銀行和區域性小銀行之間信用狀況的進一步分化,惠譽預計行業整合將進一步加速。(ad/d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