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早盤集體上漲,截至午盤,滬指漲0.45%報3893.95點,深成指漲0.79%,創業板指漲0.49%,北證50指數漲1.05%,科創50指數漲3.4%,站上1400點,創2021年末以來新高。滬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額17203億元,較上日放量1584億元,全市場超2700只個股上漲。
盤面上,國產芯片熱度攀升,半導體板塊持續走強,匯成股份、瑞芯微漲停,中芯國際市值突破1萬億;光刻機概念股延續漲勢,永新光學2連板,波長光電盤中創新高。
科創半導體ETF鵬華、半導體材料ETF、半導體設備ETF基金、半導體產業ETF、半導體設備ETF、半導體設備ETF、半導體設備ETF易方達、科創半導體ETF、芯片設備ETF漲超6%;科創半導體設備ETF、芯片ETF龍頭、半導體ETF 芯片ETF、芯片ETF天弘漲超5%;芯片ETF、半導體龍頭ETF、芯片ETF易方達、芯片龍頭ETF、芯片ETF基金、科創芯片50ETF上漲。
消息面上,9月18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昇騰AI人工智能產業峯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峯會以“與時代共昇騰”為主題,重磅呈現昇騰從基礎軟硬件到行業解決方案的最新技術成果與創新突破。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算力過去是、未來也將繼續是人工智能的關鍵,更是中國人工智能的關鍵。
徐直軍稱,未來三年,華為已經規劃了昇騰多款芯片,包括950PR、950DT以及960芯片和970芯片。其中,2026年一季度推出昇騰950PR,四季度推出昇騰950DT,2027年四季度推出昇騰960芯片,2028年四季度推出昇騰970芯片。
此外,徐直軍還發布了全球首個通算超節點TaiShan 950 SuperPoD,計劃於2026年一季度上市。據介紹,華為TaiShan 950 SuperPoD基於鯤鵬950開發,最大16節點(32P),最大內存為48 TB,支持內存/SSD/DPU池化。
值得一提的是,9月16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中國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中心項目建設成效。其中,國產算力部分涉及阿里平頭哥(萬卡)、沐曦股份、壁仞科技、中昊芯英、太初元碁、燧原科技、摩爾線程等多個國產AI芯片品牌的已簽約或擬簽約情況。
國產算力芯片正逐步成為市場的新寵。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大國產算力的適配力度和採購比重,推動本土算力鏈經歷戴維斯雙擊。阿里巴巴在財報交流會中透露,已準備好應對全球AI芯片供應及政策變化的“後備方案”。
從基本面看,半導體景氣度復甦,25Q2季度SW半導體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5.2%,環比增長14.4%,盈利修復趨勢凸顯,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9%,環比增長58.8%。
25Q2季度SW半導體板塊營收1700.23億元,同比增長15.2%,環比增長14.4%,創單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148.25億元,同比增長30.9%,環比增長58.8%,25Q2季度板塊營收環比增長,主要系2025年一季度受半導體行業傳統淡季影響,行業下游需求承壓,2季度受益行業下游需求温和復甦及AI終端需求驅動,營收較2025年1季度有所增長。
25Q2季度歸母淨利潤環比增長,主要系SW半導體板塊25Q2季度毛利率環比25Q1季度提升0.81pct,使得25Q2季度歸母淨利率環比25Q1季度提升2.44pct所致。2025年2季度半導體板塊歸母淨利潤同環比均有增長,盈利修復趨勢凸顯,未來伴隨着下游終端需求逐漸復甦,有望進一步迎來行業景氣度底部反轉。
25Q2季度,在全部163家半導體公司中,134家營收實現同比正增長(佔比83.2%),82家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佔比50.9%)。25Q2季度,在全部163家半導體公司中,134家營收實現同比正增長(25Q1為122家),佔比83.2%(25Q1為76.3%),82家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25Q1為78家),佔比50.9%(25Q1為48.8%)。
長城證券認為,當前全球AI浪潮持續加速,催生算力需求指數級提升,同時國產諸如DeepSeek等大模型加速推進,考慮地緣政治及產業鏈穩定等因素,必定帶來國產算力需求的持續攀升,在國產算力基礎設施逐步建設充分AI芯片技術上逐步提升,將帶來充分的算力國產自主化空間,我們持續看好算力自主化相關投資機會。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