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交會 (SEC) 近日推出一項引發廣泛爭議的政策變革,允許上市公司透過公司章程禁止股東發起集體訴訟,轉而要求透過仲裁解決爭議。這項政策推翻了沿用數十年的監管傳統,標誌著美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機制的重大轉向。
SEC 周三 (17 日) 正式宣布此政策,允許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加入強制仲裁條款,將股東糾紛從法院系統轉移至仲裁程序。
SEC 主席 Paul Atkins 在聲明中強調,此舉旨在「讓 IPO 再次偉大」,透過減輕企業合規負擔來提升市場吸引力。監管機構將不再因公司設置此類條款而阻止其上市,並打算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上市支援。
SEC 委員 Hester Peirce 也對此表示贊同,認為市場在評估強制仲裁應用方面會比監管機構做得更好。
這項政策轉向立即引發強烈反彈。民主黨議員 Elizabeth Warren 和 Jack Reed 聯名去函 SEC 示警稱此舉將投資人和市場置於風險之中,嚴重削弱股東權利。
投資人權益組織指出,長期以來,集體訴訟都是限制上市公司不當行為的重要威懾,取消這項權利將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
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上市公司證券集體訴訟和解金額高達 37 億美元,過去十年每年為投資人追回 19 至 74 億美元賠償。
決策官員則辯稱此舉意在簡化監管要求。Atkins 表示,SEC 將透過消除「無法帶來有意義投資保護」的合規條款,降低企業上市成本,並打算擴大上市公司再融資管道。
分析人士認為,這項政策轉變反映出川普政府任命的監管者正在系統性地撤銷拜登任內的嚴格監管政策,並轉向更親商的監管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策實施仍面臨法律障礙。上市公司主要註冊地德拉瓦州明確禁止在聯邦證券索賠中使用仲裁條款,但法界預測,若其他州放寬限制,恐引發上市公司註冊地的遷移潮。
由民主黨任命的 SEC 委員 Caroline Crenshaw 指出,集體訴訟實際返還給投資者的金額遠超 SEC 執法行動追回的 3.45 億美元,對新政可能削弱投資者保護表示強烈質疑。
市場普遍關注這項政策將如何重塑上市公司治理格局。支持者認為將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反對者警告可能助長不當行為。隨著政策細節逐步實施,長期影響將持續引發爭議。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