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AI 晶片巨頭輝達 (NVDA.US) 周四 (18 日) 宣布入股英特爾(INTC.US) ,《華爾街日報》同日刊文分析指出,英特爾雖因此迎來現金流並因此靠近 AI 熱潮核心,但只是「戰術性勝利」,英特爾真正需要的是「結構性變革」。
在先進晶片製造領域,英特爾早已落後於台積電。台積電專注於半導體代工生產,成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堅持晶片設計與製造業務整合,與行業專業化分工趨勢相悖。
自 2021 年前執行長基辛格啟動代工業務以來,該業務面臨嚴峻挑戰。英特爾代工業務在最新一季的營收雖達到 44 億美元,但主要來自內部,同時還出現約 32 億美元的營運虧損,在與台積電、三星等專業代工廠商競爭中劣勢明顯。
雖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周四記者會上讚揚英特爾先進的晶片封裝技術,但對新 PC 和資料中心晶片能否助力代工業務的發展並未回答,這暗示著英特爾代工業務的推動作用有限。
報導還說,輝達和英特爾在製造業問題上的迴避態度,進一步證實分拆是英特爾的最佳選擇。
報導也建議將英特爾分拆為晶片設計公司和製造公司兩個獨立實體,這樣能讓各部分更能與輝達等公司合作。若拆分,輝達可與英特爾晶片設計團隊合作開發 CPU,再選擇台積電、三星或拆分後的英特爾代工廠製造,且不用擔心英特爾自身製造利益。
與此同時,其他晶片設計公司也將更願意委託英特爾生產晶片,投資人也能選擇投資特定業務,降低風險。儘管分拆面臨財務虧損和融資交易複雜等困難,但這是必要之舉。英特爾代工廠需獨立運作與台積電競爭,這可能需要輝達和其他客戶及政府的支持。樂觀來看,輝達投資有望引發其他潛在客戶投資,為英特爾代工業務提供資金。
報導最後也總結道:「英特爾只有透過根本性的業務重組,才能重獲晶片產業領導地位,而非僅靠外部投資短期提振。」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